语言学那些事丨外语怎么学?在线等,挺急的
语言学那些事
这里有语言学研究者的真知灼见,
这里有语言学爱好者的群言己见,
这是一个可以交流语言学心得的专栏。
李雷和韩梅梅作为人教版英语教材的经典CP,是许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小编的年龄你别猜)。可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张嘴就来的貌似还是“Hello, what’s your name?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I’m fine.”五六岁小朋友能听懂的英文动画片,小编还得时不时看看字幕……
有人说我们学的是“哑巴英语”,能读会写,但听说不行。英语正常说话的速度是每分钟120个词左右,有时我们前两三句话还没反应过来是啥意思,一段话就结束了。唉,外语到底该怎么学呢?
来来来,一起看看刘润清教授是怎么说的!
语言是个抽象系统
说语言抽象,是因为它的许多词义不确定。像“我”、“你”、“他”等人称代词,没有定指。正在说话的人就是“我”;听别人说话的人是“你”;在场或不在场的第三者是“他”。还有,“这”、“那”、“今天”、“明天”等也没有定指,全看讲话人何时何地在讲话。所以,当你看到“他昨天进城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很难说。你知道字面意思, 但不知道真正的意思。他是谁?昨天是几月几日?城市是哪个城市?都不知道。只有一个人讲这句话时你在场,你才可能知道:“他”是指张老师,“昨天”是4月22日,“城”是指北京(打个比方)。
所有这些词的存在证明,语言首先是为面对面交流而设计的,它带有许多类似的痕迹。诸如“在你左边”,“在你右边”,“在你前面”,“在你后面”,如果你不在场,都是没有确定意义的。词典和语法书里的句子,都是示范语言抽象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没有人去追究其真正的意思。所以,使用中的语言与作为抽象系统的语言之间有着重大区别。句子的意义不是其词汇意义的总和, 很大一部分来自语境。只有确定了一句话的语境,才能确定它的具体意义。
同是一句话,换一个语境,意思就会大不相同。如果“他昨天进城了” 里的“他”是位刑警,听话人是个罪犯,讲话人小声地讲“他昨天进城了”, 就成了警告:“你小心点。”如果大家在办公室七嘴八舌地说是小李昨天把计算机搬回自己家去了,有个人站起来说“他昨天进城了”,这就是为小李开脱和辩护。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下,意思可以这样不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开始学一门外语时,学单词,学语法,是在学它的抽象系统;到学课文,学讲话,才真正是学使用中的语言。光学语法知识, 是远远不够的。学外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它。只会做填空题、对错选择题、四项选择题,玩的都是脱离语境的文字,几乎等于啥都没学。
读完刘润清教授的看法后,大家get到学外语的通关密码了吗?
若大家对《西方语言学流派》这本书有什么问题,或者对本期主题有什么想法,可以通过“菜单栏—互动—读者反馈”给我们留言,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位读者的留言!
若大家对本文意犹未尽,
可点击图书封面直达购买链接!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